一甲子历久弥新,二十载风华正茂。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“枫桥经验”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“枫桥经验”20周年。
作为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,人民法庭既处在践行司法为民的最前沿,也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。2021年以来,辽宁法院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,启动实施强基工程,涌现出一大批化解矛盾纠纷、融入基层治理的先进典型。
丹东市元宝区人民法院金山人民法庭坐落在城乡接合部、金山经济服务区,获评我省第一批示范人民法庭。员额法官+法官助理+特邀人民调解员——这支精干的团队,推进诉源治理、服务乡村振兴,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,对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实践与探索从未停止。
5月下旬的一天,记者走进金山法庭二楼的一间法庭,负责人王若法官正与特邀人民调解员孙宝利研究一件调解中的案件。孙宝利原是镇政府工作人员,为人热情,善于做群众工作,退休后,一心想为家乡和谐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于是申请成为法庭的特邀人民调解员。王若告诉记者,他们下午准备再去当事人家做调解工作——李家兄弟的第二次纠纷。
几块月饼解纠纷
多年来,李家兄弟一直不睦,最初的纠纷起源于两家门前的一小块地。这块地属于李家哥哥,但一直闲置,弟弟就把自家的柴火垛堆放在这,一放就是好多年。去年,哥哥想收回这块地,可弟弟认为自己已经使用多年,这块地就是自己的,于是起了冲突。
去年中秋节,负责该案的王若、孙宝利让弟弟买盒月饼看望哥哥,缓和兄弟间激化的情绪。同时,孙宝利继续做哥哥的思想工作。哥哥一想,不管咋说,弟弟是亲人,自家的那块地也不是非用不可,就同意了一家用一半的调解方案,纠纷就这样化解了。
亲情动人终握手
谁知到了今年4月,李家兄弟又“反目”了。
两家院子里的树不知被谁砍了,二人都认为是对方所为,关系再次恶化,亲戚们看到也很头疼。近日,李家弟弟更是在冲动之下打伤了哥哥。
“法官,我这个弟弟你得管管!”
“法官,你别听我哥的!”
受理案件后,金山法庭决定以诉前调解的方式,借助“法庭+派出所+司法所”的合力共同化解纠纷。于是,王若和派出所、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共同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教育,剖析双方的问题。
这次,王若和孙宝利再次找到李家兄弟,孙宝利对弟弟讲明此案的法律后果,如果不能自愿赔偿其哥哥的治疗费用2000元,经派出所或者法院处理,需要赔偿更多,还有可能被拘留。同时,孙宝利又“背靠背”做哥哥的工作,当他了解到哥哥不差这点钱,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后,便劝解哥哥如果“较真儿”,兄弟亲情很可能彻底断绝。最后弟弟给了哥哥1000元,兄弟二人的手又重新握在了一起。
“为民”是司法的“底色”
地处城郊又是经济服务区的金山法庭,面对的多半是企业纠纷、土地纠纷、山林纠纷以及赡养纠纷。为了适应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习惯,王若和司法辅助人员常常白天开庭,傍晚六七点到村里走访调解,孙宝利也常常早出晚归。王若和孙宝利告诉记者,为当事人着想,说老百姓的话,给老百姓办实事,就会取得当事人的信任,就能顺利化解纠纷。
在这里,“为民”是司法的“底色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