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据
2021年1月,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多元解纷中心成立。中心成立以来,该院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案件“一站式”多元解纷体系建设,委派诉前、委托诉中特邀调解民事纠纷共计5609件,占同期一审民事收案53.6%,调解成功及撤回不再诉讼4189件,实质化解率74.7%,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和多元化解工作呈现较好态势。
完善多元解纷机制
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成立以“一把手”为组长的工作专班,统筹部署诉源治理和多元化解工作,探索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路径,强化多元解纷实质化运行效能,构建非诉机制挺前、社会调解优先、法院诉讼断后的递进式分层矛盾纠纷过滤与化解体系。
先后通过制定《持续深化多元解纷诉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》《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工作规则》《诉前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》《强化诉前调解工作的实施细则》等系列文件,严格落实诉前调解的人员、场所、经费、机制“四个保障”工作机制,加强和规范诉前特邀调解员队伍管理,推动诉源治理、源头化访,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和前端化解。
强化调解队伍建设
沈阳市高新区法院结合集中管辖沈阳地区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特点,与沈阳市版权协会共同设立我省首家著作权调解中心,聘请10名法学教授、律师为知识产权特邀调解员,开展著作权纠纷调解工作;与沈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协议,派驻该院35名人民调解员参与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。
会同沈阳市浑南区司法局面向社会公开选任1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,从人民陪审员中选聘10名专职特邀调解员。
目前,该院共有在册特邀调解组织8个、特邀调解员66名,通过培训、评选工作不断提升特邀调解员职业尊荣感,切实保障诉前调解工作取得实效。
构建调解快审新模式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该院建立了“N+1+N”(多种调解模式+审判团队+若干特邀调解员)的知识产权诉前调解新模式——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特点选择适宜的调解模式,导入审判团队,配备特邀调解员;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系列案件多、赔偿数额不好统一等特点,由审判团队确定案件调解标准,指导特邀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工作。
这一模式有效节约当事人诉讼成本,真正实现“案结事了”,在新增自贸区管辖的情况下,取得了民事收案数下降的诉源治理良好成效。同时,充分运用“诉调对接+司法确认”无缝衔接机制,该院的快审团队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,即收案当日送达、7日内调解、20日内开庭、30日内结案,调撤率高达99%,真正实现案件繁简分流。